计算机技术领域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试行) 学院:福建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 专业名称:计算机技术(信息化工程方向) 一、 学科简介 福建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SIRC),是福建省人民政府布局设立在福州大学的四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之一,是福建省国民经济信息化重大工程计划?“数字福建”的技术支撑、人才培养基地和产、学、研联合开放实验室,也是空间数据挖掘与信息共享教育部重点实验室(LSDMIS)、国家遥感中心福建分部、福建省数字区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依托单位。2007年被科技部授予全国首批55个“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基地”之一。现有固定在编人员30人,其中中国工程院(双聘)1人、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正高级职称8人、副高级职称12人,博士生导师6人、博士学位研究人员16人。另有来自国内外的兼职教授、副教授27人。 中心瞄准空间信息技术发展前沿和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围绕数据从获取到深度应用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数据挖掘”与“信息共享”,开展地球科学与信息通信技术等交叉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应用与信息服务,促进相关学科的融合与发展,推动知识与技术创新。中心拥有福建省重点学科“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信息光电与信息服务支撑技术”(“空间信息系统与现代信息服务”方向),拥有通信与信息系统、电子政务与区域资源管理两个博士点,拥有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两个硕士点、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信息化工程方向)。 中心近5年来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387篇,其中SCI、EI收录86篇、国内权威刊物97篇,出版专著、教材5种;形成12个国家软件著作权登记软件和7个软件产品登记,其中“省级政务信息共享平台”、“城市空间信息网络服务系统”受到科技部软件测评的表彰。在政务信息网络共享成套技术与平台、基于空间信息集成技术的环境与资源动态监测与应用服务、虚拟地理环境、地理知识网格等方面在国内已位居前列。 中心已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拥有“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测绘(乙级)”、“国家保密资质(二级)”、“土地规划”等行业资质,配备了完善的、先进的网络基础设施、大型服务器、海量存储系统、三维仿真系统以及各种大型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影像处理、全球定位系统、企业版数据库管理软件、软件工程CASE工具等专业软硬件设备,积累了大量的地理空间、行业专题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具备承担大型科技项目的基础设施和条件,科研和研究生教育用房5800平方米。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形成空间信息技术与主流IT技术紧密结合、面向电子政务、资源与环境领域信息化的创新基地。 二、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使学生能掌握计算机技术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特别是培养:拥有现代信息处理、通信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复合型知识结构,能运用工程技术手段开展政务、商务、城市、企业等各类信息化工程的规划、设计、组织、管理,掌握深厚的信息处理、管理与服务方面专业技能的信息化工程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 学习年限和培养方式 采用全日制研究生管理模式,实行在校全脱产学习方式。学制3年,实行学分制,其中前1年在校集中理论课程和案例学习,后2年在实习单位(或实践基地)开始转入论文选题、实践教学(开发与应用)、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等阶段,其中实践教学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方式,实践环节5个学分。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保证不少于1年。研究生要提交实践教学计划,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要对研究生实践实行全过程的管理、服务和质量评价,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实行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鼓励吸收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共同承担研究生联合培养导师。 四、 研究方向 信息化工程 (视论文选题不同,可进一步细分为信息化规划与设计、信息系统工程、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现代信息服务工程等研究方向) 五、 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课程设置分学位课、非学位课和专题讲座。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20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12学分(含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1学分、系列讲座1学分)。所修课程均要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方能取得学分。课程考核以闭卷、笔试为主。 系列讲座课的考核要求是撰写不少于1000字的心得体会,讲座次数不少于5次。内容主要包括: A、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学科前沿知识、现状、发展趋势等; B、信息及信息工程方面的知识; C、人文社科及社会发展方面的知识。 六、 开题报告 工程硕士生选题工作完成后,要提交“福州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举行论文开题报告会。开题报告应符合《关于做好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预答辩、答辩等工作的补充要求》、《福州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阶段管理实施细则》等文件要求,主要介绍项目的技术路线、实施方案、预期成果和计划安排。 选题要求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包括技术引进、技术改造、技术公关和生产关键任务或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方面的课题)。 七、 学位论文 1. 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必须要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 2. 学位论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采用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等形式。 3. 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应由教学经验丰富、基础深厚、治学严谨且有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的副高及以上职称人员担任,同时应聘请与工程项目有关的人员,组成指导小组,紧密结合工程项目,学校和有关协作单位共同完成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指导任务。 4. 学位论文必须独立完成,要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位论文应有一定的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表现出作者具备综合运用科学技术理论、方法和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评价学位论文水平,还应看其内容是否有新见解,或者看其实用价值,创造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或创造这些效益的可能性。达到以上要求的,均为合格的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5. 学位论文应符合统一的学位论文格式与要求,论文字数要求一般在2.5-5万字之间。 八、 毕业与学位授予 工程硕士生学习期满、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并完成学位论文等规定培养环节,经导师同意后,可提出答辩申请。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有相关行业实践领域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论文答辩通过后,发给福州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证书,经过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可授予专业硕士学位证书。具体要求和办法按照《福州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工作的暂行规定》执行。 福州大学工程硕士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课程设置表 学院(盖章):福建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 使用年级:2009 工程领域 | 计算机技术 | 工程领域代码 | 430112 | 学习年限 | 3 | 研究方向 | 信息化工程 | 课程设置 | 课程 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总学时 | 学 分 | 开课 学期 | 可选或 必修 | 学分 要求 | 位 课 | 0000g01 | 自然辩证法 | 40 | 2 | 1 | 必修 | 20学分 | 0000g11 | 英语 | 100 | 3 | 1 | 必修 | 5500g81 | 专业英语 | 40 | 2 | 3 | 必修 | 0000g21 | 应用概率统计 | 40 | 2 | 1 | 必修 | 0000g22 | 科学和工程计算基础 | 40 | 2 | 2 | 必修 | 0300g01 | 算法设计与分析 | 60 | 3 | 1 | 必修 | 5500g01 |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 60 | 2 | 1 | 必修 | 0300g05 | 高速网络原理 | 40 | 2 | 1 | 必修 | 0343g11 | 计算机网络安全 | 40 | 2 | 2 | 必修 | 5500g02 | 信息化工程项目管理 | 40 | 2 | 1 | 必修 | 非 学 位 课 | 必选课 | 0000g31 | 信息检索 | 20 | 1 | 2 | 限选 | 不少于12学分 | 0000g32 | 知识产权 | 20 | 1 | 2 | 限选 | 5500g03 | 地理信息系统 | 60 | 3 | 1 | 限选 | 5500g04 | 遥感图像处理技术 | 60 | 3 | 1 | 限选 | 5500g05 | 网络信息共享与服务技术 | 40 | 2 | 2 | 限选 | 5500g06 | 空间数据工程 | 40 | 2 | 2 | 选修 | 5500g07 | 高级软件工程 | 40 | 2 | 2 | 选修 | 5500g08 |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 40 | 2 | 2 | 选修 | 5500g09 | 信息化工程顶层设计 | 20 | 1 | 2 | 限选 | 5500g10 | 计算机图形学 | 60 | 3 | 2 | 选修 | 5500g11 | 网络编程语言(Java) | 40 | 2 | 2 | 选修 | 5500g12 | 决策支持系统 | 40 | 2 | 2 | 选修 | 5500g13 | 现代信息服务业概论 | 40 | 2 | 2 | 选修 | 5500g14 | 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 | 20 | 1 | 3 | 限选 | 5500g15 | 系列讲座 | >5次 | 1 | | 限选 | 总学分 要 求 | 不少于32学分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