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培养环节与学位论文 1.培养计划 研究生入学后两个月内,在导师或导师组指导下制定个性化培养计划,并由导师审核。 2.课程学习 课程学习是硕士生培养的核心环节,注重研究生自主学习、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硕士生一般在第一年内完成培养规定的课程学习。 3.学术交流活动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加强硕士生国内外学术交往的能力。要求硕士生至少参加一次全国性或省级以上行业学会(协会)主办的学术讨论会,每年在院级或校级学术报告会上做或听学术报告2次以上,鼓励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进行学术报告。毕业时提交6篇不少于500字的“在学期间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总结,并请导师审阅,完成后获得相应的学分。 4.做好学位论文的选题和开题工作 学位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在第三学期进行,论文题目可以由导师指定,也可以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自选。学位论文选题既要反映本学科领域当代科技发展动态和最新研究进展,对经济建设具有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也要考虑实验技术和物质条件的可能,并与本单位研究方向和导师专长相结合。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由硕士生在充分阅读有关文献资料,进行必要的实际调研工作基础上独立提出,确保课题及论文研究有坚实可靠的基础,并在第六学期完成全部研究工作,撰写学位论文,送审并答辩。开题报告要求查阅不少于80篇的中外文文献资料,并且近5年内文献不少于40%、外文文献应不少于30篇。硕士学位论文要充分反映课题研究中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成果,研究的课题要有新见解或新突破。 开题报告由开题考核小组根据《数字中国研究院(福建)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评价体系和评分标准(试行)》规定分别打分,开题成绩不及格的要重新开题。第一次开题没有通过的同学,至少间隔2个月以上才能进行重新开题。 5.撰写学术论文 硕士生在学期间至少在本研究领域核心期刊(含)以上刊物、以研究生本人署名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本人为第二作者的学术论文上发表1篇与学位论文内容有关的论文(含已录用),并且署名福州大学为第一单位。 6.学位论文全面审查及预答辩 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由导师和研究小组通过小组讨论和学术报告的形式进行全面审查,保证学位论文相关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预答辩安排在第六学期开学初,需在论文送审前至少一个月进行预答辩。预答辩由研究生向导师提出申请,导师同意并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电子邮件反馈给各学位点负责人;研究生教学干事依据研究生个人申请汇总预答辩名单和题目,学位点负责人根据导师反馈情况进行增删,形成实际预答辩名单,并择时安排预答辩。预答辩考核小组由3名以上(含)硕士生导师组成;预答辩考核小组对预答辩要有明确的结论:通过或不通过,其中不通过的要有明确的理由。研究生通过预答辩后,要针对预答辩提出的问题对学位论文进行修改,并填写《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预答辩情况表》。 7.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是硕士生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的研究、撰写和答辩,培养硕士生独立工作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养成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如下: (1)规范性要求 论文所包含的以下几个部分是不可缺少的:选题依据、研究进展综述、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说明、数据和资料来源说明、研究结果、结论及其可靠性与有效性分析。论文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 论文选题的理论前提成立且可靠。 ② 所有地图图件均需要采用国家标准地理地图或以之为底图。 ③ 原始数据和资料要标注来源出处;野外试验点、采样点或所研究区域的样本取样点必须配有全球定位坐标。 ④ 所有研究和分析采用标准或规定的分析方法,并注明出处;新方法必须详细描述其机理、步骤与操作程序。 ⑤ 文中需附中英文图表题,计算式应清晰规范,必须用公式编辑器编排,并有顺序号。 ⑥ 核心学术概念要明确、严谨、有效,避免将生活习语或流行语用作学术概念;除了本一级学科惯用缩略语外,文中缩略语必须在第一次出现时注明全称。 ⑦ 论文必须有适量的外文参考文献,且与中文文献一起做到规范引用。 ⑧ 论文应有专门章节对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并进行可靠性与有效性分析。 (2)质量要求 选题应围绕一个地理学学术问题或应用地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解决社会实践问题来进行;所用数据翔实和有效;研究方法针对性强;技术路线清晰可行;逻辑较为严谨;研究结果具体,可信度高;写作规范;结论明确。 本学科硕士学位论文必须在地理学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可以是理论概念的创新,方法的创新,开发新数据或创新现有数据的使用方式,研究问题的创新。具体如下: ① 概念和理论的创新。在本学科领域提出新的概念或理论,新的概念和理论具有一定的概括和解释能力。 ② 方法的创新。使用和开发新的研究方法,包括数据采集、观测、实验、分析、测量、计算和展示的方法或指标体系,新的方法和指标体系有一定的合理性。 ③ 数据的创新。通过采用更为先进的观测或实验设备,或者设计新的调查方案获得新的数据,或者开发已有的数据,用新的理论视角找到新的数据使用方式。 ④ 研究问题的创新。采用现有的理论或者方法,对新出现的自然或人文现象进行研究,并有一定的发现。 8.论文答辩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按照《福州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阶段管理实施细则》执行。硕士学位论文须进行公开答辩,答辩不通过的,经答辩委员会同意,可在1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申请论文送审和答辩。 六、其他学习项目安排 在校期间,要求研究生辅助导师或任课老师或课题组长完成至少120小时的课程上机指导、野外科学考察任务等实践活动。 |
|